【沖煮技巧】手沖濾杯心得

想要踏入手沖咖啡的領域並不難,只要準備好手沖壺、濾紙、濾杯等咖啡器具,就可以開始探索這個新世界。不過若是想要精益求精,確實每樣器具都蘊藏著許多小細節,例如使用相異的濾杯就會沖出不一樣的咖啡口感。 

【濾杯差異|流速】

開始自己沖咖啡後,用過了很多不同的濾杯,經過大量的嘗試,我個人覺得影響咖啡風味最主要的因素在於「流速」,而「流速」又會受到濾杯本身的造型設計所影響。 

常見的濾杯造型主要可分為扇形、錐形兩類。

【濾杯差異|扇形與錐形的流速】

其中,扇形濾杯通常是一孔、雙孔、三孔的流水設計,孔洞越少,流速就會越慢。而流速偏慢使得咖啡萃取時間拉長,所以浸泡時間也會相對較久。萃取出的風味偏重在中後段,甜感與Body較高。

最近火紅的星芒錐形濾杯因為具有大的孔洞和深的肋骨,所以流速較快。而V60錐型濾杯延伸至整個杯身溝槽設計,也有助於提高水流速度。以這一類濾杯沖出的咖啡風味會比較側重前段,酸值與香氣容易呈現,整體口味較為明亮、乾淨。

有刻板印象就會有例外,如「醜小鴨扇形濾杯」,因為底部開孔特別大,因此留宿就比 Kalita 的經典扇形濾杯快很多,甚至和錐型濾杯相去不遠。

【濾杯差異|材質影響萃取溫度、其他】

討論到濾杯時,材質也是一個很常被談論的議題。陶瓷、玻璃、樹脂、紅銅、不鏽鋼等等常見材料,主要和吸熱能力有關。陶瓷濾杯可以透過事先沖熱水來提高溫度,接著在沖煮時整體萃取環境溫度就會提高;反之,金屬類就很容易隨著時間而有較大幅度的變化。

而近幾年隨著世界盃比賽的發展,選手與團隊也常自己開發符合自己理想的濾杯,許多的微小的變因讓濾杯的特色更為有趣!

【濾杯與沖煮架構|綜合調整】

咖啡濾杯只是手沖的環節之一,除了濾杯的設計之外,手沖過程中還有很多其他參數可以調整。舉例來說,即便是使用流速慢的扇形濾杯,如果搭配粗研磨和低水溫,也有機會可以萃取出咖啡前段的風味,創造出不錯的酸值。

透過不斷地嘗試和練習會更能掌握這些參數,沖出的咖啡風味絕對會更上一層樓!

發表留言

1 /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