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沖咖啡是非常多變且富含學問的的,有著大大小小的變因在影響咖啡的風味,有時候只要簡單地調整參數,味道就會有很顯著的改變。
【沖煮變因|基本功】
像是大家最常討論的水溫、粉水比、刻度、和時間等等,都是既基本又重要的數據,越是注重這些細節,煮出來的咖啡就會越符合自己的預期。

【時間與萃取】
這篇要和大家介紹的參數是沖煮時間。
就像蘋果切開之後會逐漸氧化變黑,接觸時間越長,顏色就會越來越深。咖啡粉在水中也是如此,時間越久,被萃取出/溶出的物質和氣味分子就會越來越多。
簡單來說「拉長」時間可以,增加萃取率,讓中後段的風味更多。除了會有較明顯的甜感和較醇厚的口感之外,也能感受到咖啡的尾韻。「縮短」時間則是能夠減少萃取程度,讓萃取出來的咖啡停留在前段,保有較高的酸值和香氣。
【固定水量,改變時間】
以相同的水量來說,如果希望沖煮時間長一點,可以降低沖煮時的水流量;反之則是以較大的水流沖煮。另外一個拉長時間的常見手法是斷水法,「斷水」是指中斷注水,待濾杯中液面下降後,再進行二次注水,可以增加風味物質的萃取,達到長時間注水般的效果。
不過這些手法也會有其他相對應的影響,比如,降低水流可能會減少翻攪,影響萃取率等等。在手沖咖啡的世界裡,每種參數的變化都是牽一髪而動全身,相互牽制影響的,想要衝出理想的咖啡,務必要熟習每一樣變因的特性。
【沖煮變因|練習成就達人】
關於其他手沖咖啡參數,像是刻度、粉水比、濾杯選擇等等,可以參考咖啡誌的其他篇文章!相信只要多練習,大家都能成為手沖小達人。